EN
清华理论经济学家讲堂本学期开讲

2008年3月12日,本学期清华理论经济学家讲堂在我院经济所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教授“抱定宗旨,为学术而来”,作了题为《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扭曲现象》的专题演讲。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扭曲现象,阐述了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概括来说,目前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扭曲”或误区:

第一,对经济统计数据的扭曲。包括扭曲的自然资源数据;扭曲的人均GDP数据;扭曲的国家地表面积数据;扭曲的调查问卷方法;扭曲的GDP增长率;扭曲的能源效率计算。第二,对经济谈判文本内容的扭曲。中国入世文本便是鲜明的例证。第三,对经济学方法评价的扭曲。例如,舒尔茨的研究特点被瑞典皇家科学院1979年公告评价为不孤立地讨论农业经济,并把农业经济作为整个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事实上,我国学者张培刚教授早在30年代就这样做了。第四,对经济学术语发明权的扭曲。例如,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价科斯引入了权利或产权的概念(rights or property rights)是偏颇的。第五,对斯密经济思想的扭曲。传统的看法是,斯密的经济理论仅仅是经济自由主义,这种理解准确吗?事实上,“斯密的经济理论不仅仅是经济自由主义,同时斯密还是一位政府干预论者,在《国富论》中随处可见”。

2008年3月1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局长于学军博士也做客清华理论经济学家讲堂,文南楼报告厅座无虚席,讲题与内容受到师生的关注——《从货币和信用周期看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通过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货币和信用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规律性,阐述了当前经济中通货膨胀的特点、成因以及治理通货膨胀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未来的经济的发展做出预测。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货币和信用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三种类型。解放后到1983年的第一阶段,属于财政赤字型的通货膨胀;1984年到1986年的第二阶段,属于信贷扩张型的通货膨胀;第三阶段从1997年到2002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期;从2003年至今的第四阶段,大致属于资产泡沫型的通货膨胀。

概括来讲,三次经济过热受到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时间上有5年一个轮回的特征。至于本轮经济的上升周期时间基本上是从2002年开始的,其特点表现为:第一,经济持续高增长,但物价上升与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同步性;第二,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但CPI升幅没有同步;第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且长期维持;第四,贸易顺差巨幅扩大;第五,房地产、股市出现泡沫。

此外,由于美元主导下的货币泛滥,美元贬值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热钱通过贸易项进入中国等因素,都使得中国货币的外生性供给膨胀,成为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考虑到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以及未来美国货币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中国未来两年内存在着出现金融震荡的可能性,需要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采取综合措施以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平稳、顺畅发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