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达巍做客社科大讲堂 剖析中美关系的演变

3月17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做客社科大讲堂,以“《上海公报》50年与中美关系‘再破冰’”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剖析中美关系的演变,阐释50年前《上海公报》的发表实现了中美双边关系的“破冰”,50后在中美关系再度“冰封”的困难局面下,如何借鉴历史经验实现中美“再破冰”?

主讲人达巍

讲座伊始,达巍对当代中美关系史进行了简单梳理,回顾了影响当代中美关系的20个瞬间,如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美成为战场上的敌人;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8年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科技战等。

达巍指出,国际格局的演变是中美破冰的基础。《上海公报》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公报除了宣告中美“破冰”之外,更表现了国际格局变化之后,中美两国重新定位各自位置,重新协调各自战略的努力。当前世界格局再一次处于大变局之中,摆在中美两国面前的问题是:美国能否接受一个社会制度与文化都与自身有重大差别的中国的崛起?中国应如何认识美国的前途与角色?

达巍认为,国家利益的重合是中美破冰的关键。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驱动力量,大国从不缺乏共同利益,难题在于能否认识到共同利益?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破意识形态桎梏,重新认识彼此。如今中美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共同利益难以压倒分歧的境况。

通过对50年间中美关系的剖析,达巍总结,外交策略的灵活专业是中美破冰的保障。精巧的外交信号传递、诚实与理性的态度、全面地理解斗争精神皆是我们可从中美关系的演变中借鉴的宝贵历史经验。

最后,达巍援引三位领导人的讲话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邓小平谈到,“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毛泽东曾言,“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在演讲结束后的互动环节,达巍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文化交流、意识形态、经贸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问题。本场讲座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和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主办的2022年“社科大讲堂系列”第一讲,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王天夫教授主持并点评。

相关链接

达巍,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国际安全方向的研究和教学,主要研究领域是美国外交战略、美国政治、美国安全战略以及中美关系等。达巍教授在国家高端智库和高校工作二十余年,曾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也曾撰写数百篇政策研究报告,并获多位国家领导人批示。达巍曾在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华美国学会副秘书长和青年分会会长。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