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生态文明十五讲》课程将邀请我校在不同院系、不同领域长期开展生态文明研究和实践的十余位院士专家教授从不同角度阐述对生态文明的理解,说明生态文明的由来及其基本理论,介绍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方向。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为什么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什么是绿色发展?如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从而建设生态低碳循环经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知下,如何推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必须激励何种科技创新?如何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致的法律体系和教育体系?必须树立何种自然观、知识观(科学观)、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如何在全球推广生态文明的理念从而改变消费偏好和消费方式?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第三讲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全球环境治理
演讲人:清华大学 周剑 副研究员
时 间: 2025年3月3日(周一)13:30-15:05
地 点:东阶梯教室0
演讲人简介:
周剑,副研究员,博士,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助理所长,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排放交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碳市场、低碳发展,曾作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气候专项立项组成员,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CDM支持等课题。曾主持北京市碳排放交易试点、低碳北京试点、碳排放峰值等相关支持研究工作,是北京市碳市场总体设计者之一,也是全国温室气体直报制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主要研究者。作为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委员,低碳工作组组长,负责编制了《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方案》。曾为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成员、亚洲银行碳市场专家库成员、中日韩碳定价机制论坛中方联络人。

演讲内容简介:
本讲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与举措开始,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就时下热点“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对策展开了详细介绍,展现了我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突出贡献,也指明了我国在“碳中和”目标导向下的经济转型方向。这些实践都充分揭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建设美丽中国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指明了我国顺应并引领世界经济与能源变革趋势,奔向零碳社会的理论底气所在。
特别提示:
1. 经学校研究决定,自2008-2009学年秋季学期起设立“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课程号:00690651)。该课程由新人文讲座系列、社科大讲堂系列、世界文学系列、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前沿系列、王国维学术讲座系列、“学术之道”课程、“生态文明十五讲”课程等构成。自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起,该课程无需本科生、研究生网上选课(研究生需按照相关要求列入个人培养计划),选听签到次数达到8次及以上并提交合格的书面报告可以获取1学分(考查)。希望获得学分的本科生、研究生,请在申请学分的当个学期第17周周日前,将课程书面报告电子版提交至邮箱:culture@mail.tsinghua.edu.cn。书面报告总字数不少于2500且需涵盖三部分内容即:对所选听的各场讲座进行简要的主题综述;带着问题意识,对其中某场或某几场讲座写出深入原意、言之有物的心得体会;对“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书面报告以word文档提交,文档命名格式为:文素讲座报告-姓名-学号-联系电话。
2. 从2015年3月2日起,“生态文明十五讲”课程列入“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并按该课程要求举办。没有选修“生态文明十五讲”的本科生、研究生可以按“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选听讲座,希望获得讲座课程学分的本科生、研究生请到场打卡签到。
3. 该场讲座入场时间为当日13:00。根据《北京市消防条例(2011修订)》相关规定,为确保安全,入场人数控制在150人,额满即止。
4. “生态文明十五讲”课程旨在普及生态文明基础知识,介绍生态文明基本理论。欢迎校内外其他师生旁听,校外师生可通过腾讯会议(会议ID为933-2395-3340,密码为202515)进行线上学习,并修改参会名称为“姓名-单位”。